找到相关内容530篇,用时12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静波法师:净土与净心

    生现行,即是初能变,末那识是第二能变,前六识为第三能变。可见,阿赖耶识是生命的根本。就八识合作的结果看,也即是众缘和合的缘虑心。正如海水之波浪,遇风则起,风息则灭,随风起灭,本无自体,不过是海水偶然幻...rdquo;。而除垢的过程,就是使我们的心净化的过程。通过心的清静,才能使我们往生净土。此中,净土是方向,是即定目标;净心是条件,是众缘所助成。进一步探讨净心的问题,它是佛教各宗派都面临的问题,只是,因...

    静波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静波法师|净土与净心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91349208.html
  • 从二十四圣到耳根圆通(1)

    真如性,本自不生,故证无生果。然为启导小根人人道,则现作声闻,证声闻果。声尘由众缘和合而生,缘生缘灭,相妄性真即“性音真空,性空真音”,悟此则证实相圆理。  若对此方众生根机,是否可作平常人的修之法门呢...特色就是舍识用“根”。  以上这些说法,都足以证明《楞严经》所偏重的说明对象是在“根”。再加之经文前半部分便有“如以一精明,分成六和合”。“用中相背、性中相知”的开示,足以为后来确定众根起修行的法门,...

    普知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21849641.html
  • 论华严宗的染净善恶观与妄尽还源的修行路径

    无性。法藏从法的生成原理看问题,因而认为「有」若能生必得众缘,因众缘和合而生,此「有」必无自性,故尔必为「似有」。这样来看,「无性」恰恰又是「似有」生成的必要条件,因而法藏的结论便是:「此则无性即因缘,...判断形式简别「三性」,但各类简别中「有」、「无」的含义是不同的。圆成实性之「有」是「真有」,依他起性之「有」是「似有」,遍计所执性之有是「情有」。「真有」是基于「不变」,「似有」是基于因缘和合,「情有...

    杨维中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65450274.html
  • 《楞严经》思想之特色--富有文学与哲学价值

    一定要执着眼见,那就应常见,无论开眼、闭眼,光中、暗中,有境、无境,一切时、一切处,都能见。事实上并不如此,在‘见’、‘未见’色的时候,‘不名为见’,这就是众缘和合而有见了。而还要能说见能见,怎么能合理呢...(若不知心之所在则如何着力?),所谓“虽是六和合,元是一精明。”这就是六根之根性,乃如来藏之藏性也。尔后之“带妄显真”,以至“剖妄出真”,所谓“舍识用根”者,都是以此“精明之体”为本的。就因为众生遗此...

    熊琬教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72950346.html
  • 真言教义汇集 (下)

    意与行者身、口、意彼此融通,圆成一体。观身之出入息,曰身密。息是众缘和合,从口而出,曰口密。自心观息,出入无尽,曰意密。出息时观阿字?,色如皎月,则此息风周遍法界,因一切法自阿字生。入息时观嗡字?色呈...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75350406.html
  • 从三性三无性谈唯识学的空有中道观

    作用,学佛、断烦恼同样是不可能的。  2、依他起性  所谓依他起性,就是指一切依托众缘和合而生的现象世界。  色心诸法,依托他众缘而生起,故名依他起,所谓众缘,即四缘(因缘、增上缘、等无间缘、所缘缘...凡夫的无明颠倒、虚妄执着而产生的错误认识,其体是空。依他起性是众缘和合而生,虽说是如幻不真,但却是客观的存在,所以是有。圆成实性是诸法实相,也就是在依他起性上远离遍计所执性,这是最高的存在,不能说是空...

    廖乐根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92450611.html
  • 试论佛教空、有二论对现代哲学意义理论的启示

    揭示道:“众因缘生法”。任何一个法都是因缘所生的,由众缘和合而生,又由众缘离散而灭。在这里,法指的是事物的性质与存在状态,因缘则指的是事物的存在因素与存在条件。既然事物的性质与存在状态全凭事物存在因素与存在条件之和合而生、离散而灭,那么,当此因素与条件改变时,事物的性质与存在状态必随之而变,所以它必定无自性,其性质随缘之变化而变化,也不恒常,其状态随缘之生灭而生灭。既然性质与存在状态无自性,也不恒...

    释青平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205550851.html
  • 印顺法师之“人间佛教观”略探

    去实行利生之事,勿流于理论空谈!  至于如何接引青年进入佛教,亦是当前一个重要的课题。   六、结  语   净土的实现,需要靠佛、菩萨、众生,三者展转增上、众缘和合才能成就。从无量诸佛刹土的被...

    释会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280351761.html
  • 即人成佛的人菩萨行

    研究”[13] 。法无我是:一切都是“在展转相依相拒中,成为现实的一切。所以一切法无我,唯是相依相成的众缘和合的存在”[14]。也就因此,要从“自他缘成”,“总别相关[15] ”,“错综离合”中去理解...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280851765.html
  • 初级学佛讲义

    人与人之间就能和谐,众缘和合,做起事来,就容易成功。家庭和合,才能万事兴隡;事业和合,才会和气生财;团体和合,才能发展、茁壮;社会和合,同心协力即生祥瑞;国家和合,就能富强安康;道场和合,佛法定能兴盛...自觉,而且还自以为是,就是修行的一大障碍。若能做到和合无诤,道业就能成就;彼此同心协力,道场才会兴隆。   和合才能团结,团结才有力量。尤其是台湾,处于弹丸之地,更需要和合与团结;如果不和合,就...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301151983.html